第207章 帝威难再寻-《长乐主》
第(2/3)页
或者叫托孤重臣。
不过以高洋的一贯作风,他不喜欢托孤这个称呼。
因而,之前才下诏,诏令中只称其为辅弼太子之臣。
高洋遗诏还曰:“凡诸凶事一依俭约。三年之丧,虽曰达礼,汉文革创,通行自昔,义有存焉,同之可也,丧月之断限以三十六日。嗣主、百僚、内外遐迩奉制割情,悉从公除。”
人之将死,恐其言也善。
呜呼
今年夏,高洋曾诏令尚书令杨愔、尚书左仆射平秦王高归彦、侍中燕子献、黄门侍郎郑子默等人为高殷辅政大臣。
他虽然并没有提及自己的身子状况,自己命不久矣,不过外朝之人参照高洋放权的表现来看,都能判断出,高洋这番,差不多就是托孤了。
冷风彻骨,高殷步急趋,只想快点赶到太极殿。
去见高洋。
他心中慌乱万分,不知道接下来会看到怎样的阿耶。
因而虽然身侧有宫人,但自己仍然做不出一副面不改色的模样。
高殷的慌乱和惶恐,跟在他身后的宫人,大概也能察觉出一丝高殷的紧张。
行在禁中,跟在高殷身后的一个内宦,不由得低声开口劝慰道:“殿下陛下一定会希望看到您稳得住的样子”
早初高洋践祚之后,就一直跟在高殷身旁。
高殷年岁不大,是从陪他一起长大倒也未尝不可。
虽是侍奉高殷之人,可若论情感,只怕高殷这个宽厚念旧之人,对其可谓是信任有加了。
所以,那个内宦才敢在这个时候,开口安慰高殷。
让他镇定,无需慌乱。
等到了太极殿,万事皆可知晓。
如今来看,高殷养气的功夫,比他的阿耶高洋还差了点。
高殷下了朝会之后,到他跟前的传信之人,受皇后李祖娥之令,只吩咐他言简意赅地向高殷传话。
高殷知道,自己的母后李祖娥,有担心奸邪之人的顾虑,因而也没有多问传话之人。
还是自己直接过去会比较好。
能够亲自看看高洋的境况,这样高殷也会放心许多。
不知道是内宦的安抚起了效果,还是高殷自己的这番心里铺设奏效,反正现在跟随在高殷身后的宫人们再次看着,高殷不像先前那般慌乱了。
之前步伐中都让人感到一丝紧张。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