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7章 大事化了-《长乐主》


    第(2/3)页

    杨愔不知道想到了什么,可能是想到了家中刚诞生不久的孙儿辈,可能是将高殷和他做了比对罢。

    反正不管如何,杨愔面上也露出了一丝丝笑意。

    并非嘲笑,就是善意的那种微笑。

    杨愔如此,高殷更是放松和舒坦。

    心底暗藏的紧张和不自信,也少了不少。

    高殷和杨愔君臣二人,就着童谣一事,讨论了许久。

    殿中除却他们君臣一对,倒也没有旁人来打搅。

    宫人和内监早就不知道躲到那里偷懒去了。

    当然也不能冤枉人家偷懒,的客观点,就是宫人们见杨愔和高殷谈话谈得正火热,谁又会凑上去碍眼呢

    想来是没有人的。

    正因如此,才给高殷和杨愔无声地塑造了一个祥和的谈天气氛。

    君臣二人的关系,似乎又拉近了不少。

    可能是最初谈论的话题,只是这个童谣。虽然这首童谣用心险恶,但若是高殷并不去理会它,尤其是在杨愔给自己答谜解惑之后,高殷就更加不会去怀疑杨愔了。

    若今日杨愔没有来,想必他还得猜测许多时日才能猜透其中深意。

    更甚至可能自己干脆都不会知道这个童谣到底何意。

    相辅相成之间,高殷便当着杨愔的面,将这封写有童谣的奏疏,径直举到了火烛之上。

    毕竟如今已经是深秋,天气渐冷,高殷的东宫,索性就常燃着几株火苗。

    以作驱寒用。

    正好高殷身旁就有一株。

    杨愔见状,先是不自觉地伸手去拦。

    “殿下何意”

    高殷笑着同杨愔道:“这封奏疏,不用猜都知道是在挑拨我你君臣关系,若是留着,让有心人看见,岂非惹是生非”

    高殷想大事化了。

    因为他并不知道递上这道奏疏的乃是何人。

    奏疏一般是尚书省递上来的。

    但写有这首童谣的奏疏,却无声地出现在高殷面前。

    若非今日杨愔来东宫,高殷可能都会潜意识里以为这就是杨愔已经过手了的。

    平日里呈到高殷跟前的奏疏,一般都是尚书令杨愔过过手的。

    毕竟,天子和太子乃何人也。

    是君。

    是贵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