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张浩回到村的第二天,在村长张二嘎跟村民们的出东西帮助下,一共摆了20多桌酒席。 全村的人都来吃酒宴,恭喜张浩结婚。 村民们把张浩的婚事当做一次聚会,家里有啥拿啥。 有的拿土豆,白菜,有的拿腊肉,鸡鸭拿来的不在少数。 毕竟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郊区农场这座大山,当然也是吃农场的了。 农场的厂长邓厂长,听说张浩结婚了,也前来吃酒宴,并随了五块钱。 “张浩同志啊,我早就听说了你的大名了,但一直未曾相见。” “今天借着你结婚的日子,我老邓也来凑凑热闹,你不怪罪吧?。” “不怪罪,这话怎么说的呢?” “邓厂长你好,回村这么多次了,一直未见到你,我也心有愧疚。” “谢谢你把张家村带领的这么好。” “张浩同志不用谢,如果没有你这个农场创始人,把张家村打造成了集养殖,种植,水塘,内循环的多元化农场。” “我们也不会把张家村划到军区呢?” “如果将来在城里的工作干的不顺,你可以再回到农场嘛,我们现在就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你是不知道啊,现在我们以张家村为模范,在京郊和整个北方多处都在寻找试验基地。” “现在已经找到不少了。” “而且张家村种蘑菇的塑料薄膜,之前没有重视,现在托了你们张家村的服务。已经开始批量生产。” “等到明年整个北方大地就有少说十几个农场要拔地而起,以后再过年的时候,北平城内就能吃到新鲜的蔬菜了。” “多谢邓厂长,你还挂念我的事,我在轧钢厂里干的还算不错,每天都挺有干劲的。” “再说了,在哪工作都是为国家服务。” “而且农场,我也只能做到这个样子了,再往下一步我也不知道怎么去做?所以才回城工作的。” “以后农场的事还得是靠你们这些政工人员去发展,去突破。” 邓厂长也听出了张浩的弦外之音,就不想再掺和农场的事。 其实邓厂长也是试探张浩,毕竟自从他成为了张家村,军区农场的厂长,可以说是这些日子里也捞了不少油水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