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一时之间造出了很多名场面,像什么港币点烟,大吃大喝,各种炫富。 其他工厂开始上市挣钱,但同样也造就了,光明天使集团的产品。 哪怕有着同行的加入同样的赛道,来分市场的蛋糕,也迎来了爆发。 经过这一年的发展,由原先的每个月500万流水。 变成了每个月将近1000万港币的流水。 其中纸抽每个月占100万的份额,医用口罩跟酒精占了100万的份额。 卫生巾占了300万的份额,纸尿裤200万,新产出的牛奶粉200万的份额。 当然了这奶粉不是给婴儿喝的,是港岛民众买来冲的,当早餐的。 在去年经过张浩的指导,把公司里的资金全部买了对手的股票。 让公司的账面上空了好久,经过一年的恢复。 此时公司账面上已经有了3500多万港币在上躺着。 当然了,光明天使集团旗下的工厂的工人也给涨薪了,要不然就要罢工。 不过还好,由于荃湾这个地方,在港岛比较偏僻的地方,除了光明天使集团,也没人过来开发。 所以工资发的也是最低的,基础工资也只有600块港币。 另外也跟其他工厂不同的是,光明厂这里边有计件提成。 如果干的好的话,每个月再加上补贴,工资也能达到八九百块。 这样也保持了工人们的积极性,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可以说光是选择生产场地这方面,光明天使集团就已经赚大了。 但就算给工人涨工资,哪怕是有相同的产品公司,出来竞争。 娄小娥还是赚的,自己的公司本来就已经占了市场的一大半份额。 在1969年的时候,更是听从了张浩的建议。 把公司的大部分资金投入了对手的股票里。 当然,他们的对头公司,对此,还什么都不知道。 还以为是哪个冤大头比较看自己的产业往里投的钱。 所以也就造成了,明面上光明天使集团成为了母婴行业内的龙头老大。 但实际上呢,那些工厂都是给光明天使集团打工的。 或许敌人的产业还在蒸蒸日上,甚至还有点沾沾自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