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58)枋州八月(上)-《陌上行》
第(2/3)页
她使劲地抽了下鼻子,想把马上就要淌出来的泪水再藏回去。她的下巴依旧支在小桌上,一双美丽的大眼睛里蒙着一层亮晶晶的水汽,呆呆地望着刚刚从云层间透射下来的一道金黄色阳光……
二丫今年虚岁十七,已经是一个漂亮的大姑娘。她的个子比她姐和她娘都要高一些,比月儿也要高,也比她们丰满,但很匀称,人一点都不显胖。和她姐大丫一样,她也有一双仿佛会说话一样的大眼睛,就象霍家堡上姑娘河里流淌不息的河水一样,既清澈又透明。因为有爹娘和姐姐照顾呵护,从小就难得自己动一回心思琢磨点事情,所以这姑娘醒事很晚,在去前年时都还对很多事情似懂非懂。前年年底,霍士其带她去燕州见商成,临离家前,她娘还千叮咛万嘱咐地对她讲了一大通的事情道理,可她贪图一路上的新鲜稀奇,马车还没出屹县,就把娘的交代忘记了一大半,只记得一句“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话她从小到大听说过无数回,道理也明白一一不就是她爹娘想让她嫁人吗?嫁就嫁吧。至于要嫁给谁,对于这个事,她自己不拿主意。她姐大丫想自己拿一回主意,最后不也是让爹娘拦了么?再说,她是爹生娘养的,他们想让她嫁给谁,她就嫁给谁了。因此爹娘想把她嫁给和尚大哥,她也不反对;最后没嫁成,她也不失望一一她从来就没想过要自己替自己择一个女婿的事。
她爹后来被官府征辟到提督府做事,她就跟着留在燕州。很快地,她娘也带着姐姐妹妹还有月儿盼儿她们一同来了燕州。那段时间她高兴得很。一来全家人终于又可以亲亲和和地在一起了;二来她也有了伴,不再是孤孤单单一个人;三来她霍家二小姐的名头在燕州城里越闯越大,不仅随便哪家的高墙大宅院都可以随意进出,而且偶尔手边不乘钱时还可以在酒楼歌肆里赊欠几回。惟独让她不开心的就是她姐。她姐以前也是个开朗的性格,但在婆家住了两三年之后,再回来之后就象变了一个人,成天苦着一张脸不说笑,在家里说话也是小心翼翼,好象生怕得罪什么人似的。她想不明白,这是在自己家里,除了爹娘就是妹妹们,都是至爱的亲人,姐还怕得罪谁呢?
她后来才渐渐地知道,姐姐在婆家受了很多的苦。她想不明白,那家人为什么要那样对待她姐;她姐姐是那么好的人,他们为什么还要让她吃苦?因为姐姐的遭遇,她非常地憎恨那家人,有一段时间,她甚至都恨上所有与那家人同一个姓氏的人。
大丫和她住一个院落,两姐妹的感情好,经常就睡在一条炕上。姐姐的愁苦她都看在眼里。姐姐的遭遇也令她的内心里充满了对将来的担忧和畏惧。她想,倘若她将来的婆家也是同样的情形,她会不会落到和她姐一样的下场?
这不行!她绝不想象她姐那样委屈,连说句话笑一下都得先看别人的脸色;她绝不能走上她姐的老路!她觉得,她必须替自己找个称心如意的好夫婿!而且这事必须马上就开始做!因为她已经十七了,媒人随时都可能上门,她也随时都有可能嫁人。
一旦她意识到这事的紧迫性,想到要替自己寻个好丈夫,和尚大哥的影子就立刻出现在她的脑海里。和尚大哥的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性格刚健坚韧,正是她想象中自己最喜欢的那种男人。她几乎是立刻就爱上了他,并且毫不犹豫地对她娘透露了自己的心思。她想,既然她自己挑选的人和先前爹娘替她挑选的是同一个人,那么他们就必然会帮着自己达成心愿。
可是,当她娘听她红着脸说出心事之后,却用一种伤感的语气告诉她,她懂事懂得太晚了,她的心事也没有如愿的可能了。她娘说:“要是你去年这个时候就懂得这些道理,那我和你爹还能豁出这张脸皮去提亲。你和尚大哥看在你爹的情面上,也不大会说出绝情的话。但现在的情形和那时候不一样……”
她想了很久,总算想明白娘说的“情形不一样”到底指的哪里不一样。一样的地方,是她还是她,和尚大哥还是和尚大哥。不一样的地方,是她还是她,但和尚大哥不再是她的和尚大哥了。她现在才意识到,月儿,盼儿,还有她姐大丫,大家虽然嘴上什么都没说,但心里装的都是同一件事,只是女孩家脸皮薄,谁都不好意思先开口。
但这不是什么事。至少在性情中颇有两分男子气概的二丫眼里,这真不能算是个不得了的事。她红着脸想,既然大家都喜欢他,都爱他尊重他,那就让他都娶回家;这是好事哩。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姊妹们在一起和和美美不吵嘴不脸红,说明以后的屹县商家必然能兴旺发达,一定能开枝散叶成个大家族!
说做就做,她马上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她姐还有月儿和盼儿。大家都红了脸没说话。既然不说话,那就是不反对;既然不反对,那就是都赞成了;既然都赞成了,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就要大家一起出主意一一如何让和尚大哥明白大家的心意,又该使什么法子让他答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