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四十四章 无题-《三国骁将》


    第(2/3)页

    不知不觉的,自己竟然把一字开疆扩土之功扔给了曹操!想。刘宪不禁大生郁闷之感!

    “这次调停是谁出的主意?”关平在一旁开口问道。作为赤木口三关守将,他在得知曹操征异族大军来攻的时候就开始了针对曹彰等人的了彰武艺群,阎柔、牵招等也都是多年历经战阵磨练的大将之才,但要破刘宪布下的这个局并不是武勇就可以做得到的,这还需要自谋算计,就凭曹彰、牵招等辈,他们没这个水准!

    刘宪甘冒大险,孤军深入河西、塞北,转战数千里为的不就是创造出一个对中东部鲜卑吞并西部鲜卑的大好局面来,引得中东部鲜卑西向。如此即便是在曹军军力的压迫下。中东部鲜卑暂且不敢生事,却也可让西部鲜卑和中东部鲜卑勾心斗角个不停,同床而异梦,各有各的打算,不得齐心协力的向刘备军进攻。    如此兵力最多的鲜卑骑军就已经不再是威胁,剩下的曹军和乌桓、匈奴,实力虽强可想要攻破占据着绝对地利又有重兵把守的赤木口三关和灵州渡口却是几乎不可能的。

    “这个末将不知,并没有从他们口中问出,但想来不会是曹彰、牵招这些武将。”

    “王凌!应该是他。”刘宪同样不知道这个人是谁,可猜上一猜却是有几分把握的。能想出如此破局之法,将几乎要变成一片散沙的鲜卑诸部联军再次统一捏合在一起,若梁习不死,他可以算作一人。现在他已经死了,那就舍王凌而别无二人。

    月前偷袭乞伏司仁三万联军的那一战,没有抓到王凌是刘宪心中的一大憾事,他在动手之前并不知道王凌这个人物竟在联军之中,否则未必不能生擒了他。

    放走了一劲敌,实在很可惜!

    “上将军,那我军如今该如何应对啊?。稍后赶到的利鹿狐心神忐忑的向刘宪问道。北面即将到来的可是十几万大军,如此规模的军力,只要想一想他都感到心骇神颠。

    错非赤木口三关已经筑成,刘备军战力也是不俗,而且自从与鲜卑开战以来。在刘宪的指挥下刘备军屡战屡胜,未曾有过一败。这些过往的事实让利鹿狐稍微具有了些信心,否则他现在脑子里想的就不是拒敌。而是该如何才能保住性命!

    ”呵叫,这有何惧?联弄虽有十多万众,可他们都是骑兵,你们见过用骑兵攻城的么?听说过那座重兵把守的要塞城池被人用骑兵攻破的事情么?”

    刘宪并不太过在意。曹军和鲜卑人的联军虽然楼大,可那是在野战。轮到攻城他们比步兵差远了。

    赤木口从修筑到现在,时间都过去三个多月了,虽然比起阳平关这般的坚城来差的还很远,可用来抵御骑兵的进攻却是绰绰有余。更何况他手中有整整三万人的步军守卫。

    从秦汉时期的匈叔到眼前的鲜卑族。事实上他们都有用骑兵攻克坚城的例子。但所有的攻城战中,汉军守卫兵马却从没有过五千的,更不用说有整整三万步卒和不少于八千的可战骑兵。

    游牧民族的绕城奔射和聚土筑坡。手段简单,可对于兵力缺乏的守城之军却是很有效的打击手段。可现在问题变成了刘宪不仅有城墙可持守,他还有足够多的兵力去守卫和打反击。

    即便是双方横下心血拼品场,想要攻破赤木口三关,联军所要付出的伤亡怕是把他们全部都填进去都不够。

    “上将军  。正在说话间,向宠的声音突然从帐外响起。

    昨日军议之后,刘宪遣他去部署兵马和相应的守城用具,军械军器。直忙活到了现在才算完事,滚木镭石、火油、箭矢等物就不用说了。那些平日收进府库中的床弩、投石车也都已经部署齐备,就等着关外联军来近。“上将军,不知可否有李司马及子怡白寿表字他们的消息?。

    “呃,”刘宪一阵短语。只余向宠满面的焦急,,

    “李将军!!!”陈大元愕然。李锋不回赤木口怎么会在这儿?还是在眼下这样的要紧关头?!

    烽火台的守兵和斥候营虽然不属于一个建制,可两家的关系却是极其的亲密。可以说,大小数十个烽火台中的几百守兵最最熟悉的就是斥候营的斥候探骑。

    或是情报传送,或是补给运输,都是由斥候营来做的。不过陈大元等人地位低下,之所以能认出是李锋本人亲到,那还是因为在一个多月前他们接待过一趟李锋亲率的斥候小队,这般在此时才能认出。

    “你们怎么还没回赤木口?”陈大元糊涂了,李锋可是将军一级的人物,不该回轻身冒险啊?再看身后那六人,其中五个一看就是斥候营中的精锐,剩下那个却怎么看都像是位世家公子哥。

    “别提了翻身下马,李锋好喘了一口气 “晚了一步,门被锁死了,只能望止。这边跑了。”就是因为休息的那一夜“骡李锋一行人能够早出一个时辰,他们也可以从亚面研咒目接老直路赶回赤木口。偏偏是晚了一步。从西边通往赤木口的方向被一队数百人的鲜卑兵马给封的严严实实。

    他不敢冒险冲阵,所以只能带引着白寿六人重新转向西边,那里有数十个烽火台,或是建在山峰顶部,或是建在悬崖峭壁,亦或是如眼前的这个一样建在沟壑重重之所在,个个都称得上坚城壁垒。且储备的粮食也足够多。

    李锋最初是想把白寿带去角麓山烽火台的,那个烽火台立于角麓山的崖壁处,人马有整整一个编队五十号人。可脑子冷静下之后,李锋觉得自己想歪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