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章 陕西不只有路谣-《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陈中实很老实,说出了其中的原因。

    “能带给读者收获,不正是我们写作的初衷吗?”姜玉楼道。

    陈中实脸上带笑,颇为叹服。

    聊了两句后,姜玉楼说起了自己的来意。

    “我们《最文学》有意收集陕西作家的稿子,整理出一个陕西作家专号。”姜玉楼真诚地看向陈中实,“陈大哥,不知道你感兴趣吗?”

    姜玉楼最开始称陈中实为老师,陈中实有些不好意思,别看姜玉楼年纪不大,但在写作上的成绩却实实在在地比他强得多。

    因此,别看姜玉楼是来约稿的,可听他老师长老师短的称呼,陈中实还是感到浑身不自在。

    有道是达者为师,这句老师他是真的当不起

    姜玉楼根据陈中实尴尬和拘谨的表情隐约间猜到了他的想法,于是改了个称呼,改叫他“陈大哥”,既亲切又上口。

    果然,这么一称呼,陈中实感觉很熨贴,表情也变得好看了许多。

    陈中实果断摇头拒绝,“我的实力我知道,写个短篇还行,作家专号哪里是我配上的!”

    “配不配还是要用作品说话。”姜玉楼不在这个话题上纠结,转而问起,“陈大哥最近有写好的作品吗?”

    陈中实摸了下自己那沟壑纵横的脸颊,犹豫一番后,才坦陈道:“是写了一部中篇小说,不过我对自己没什么信心,就没投稿。”

    闻言,姜玉楼颇为欣喜,于是道:“陈大哥,能拿出来大作让我看一看吗?”

    “什么大作,拙作还差不多。”陈中实有些不好意思,但还是将一叠手稿拿出来,珍而重之的交到了姜玉楼手中,“就是这部了,我写完也有一阵,就是不知道成不成。”

    姜玉楼微微一笑,然后非常郑重地低头翻阅手稿,陈中实在一旁抽着烟,表情平静。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逝去,而烟雾依旧在空气中弥漫,姜玉楼抬起头来看向陈中实,眼神异常明亮,

    “陈大哥,你的这篇稿子交给我们《最文学》来发表吧!”

    陈中实那平静的面容有了一丝明显的错愕,“我的这部中篇真的能发?”

    “可以。”姜玉楼给出了肯定的答复,接着,他又拍了拍手中的作品,赞赏道:“陈大哥,你的这篇《康家小院》虽是浓浓的乡土味儿,却蕴蓄着勃勃的生命力量,向前,向上,激励着人心,完全够得上发表的标准。”

    陈中实神情激动,多少年了,他从事写作这么多年来,投稿次数不少,但哪里有过如此顺利,姜玉楼看了一遍,就说可以发表,而且还一通夸奖,让他有些不适应,但又激动莫名。

    他过去数年间,一直醉心于短篇小说的世界,笔耕不辍,以期为读者展现一个又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

    然而,直到三年前,他正式踏入了陕西作协的大门,才萌生了向中篇小说领域迈进的念头。

    这个决定,既是对自己创作能力的一次挑战,也是对未来创作道路的一次全新探索。他期待着在这个更广阔的舞台上,用更加丰富的情节和更加深入的人物塑造,为读者带来更加震撼的阅读体验。

    “没想到我进军中篇小说的领域果然没有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