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七章 舆论和宋文回来了-《1979我的文艺时代》


    第(2/3)页

    只是写什么,怎么写,是浅尝辄止,还是更加深入,他还没有考虑清楚。

    编辑部的同仁们也在为姜玉楼鸣不平,他们深知社长的作品之卓越,从每日如雪片般飞来的读者来信中便可见一斑,其中有高达七成的信件都是为社长而来,足以证明他在读者心中的地位是何等崇高。

    那些所谓的批评家们,背地里说的那些风凉话,不过是出于嫉妒罢了。他们不懂欣赏,更不愿承认姜玉楼作品的独特魅力。

    编辑们怎能坐视不管?

    他们决定拿起笔,用文字捍卫社长的荣誉,揭露那些批评家的真面目,为他的作品正名,让更多人看到姜玉楼作品的真正价值。

    他们几篇反驳的文章发出去后,给人一种扬汤止沸的感觉。因为批评之声不仅没有平息,反而如潮水般汹涌而来,更为激烈和集中。

    双方交战,战场自然在纸媒,报社大喜,又怎么会拒绝这泼天的富贵。他们都恨不得亲自下场,让这让双方的斗争更激烈。

    也就在舆论沸沸扬扬之时,宋文终于带着成果回来了。

    “老宋,你辛苦了!”

    姜玉楼亲自为宋文接风洗尘,请他到丰泽园吃了一顿好的。

    “不辛苦,我反而很庆幸去了趟山西。”宋文语气认真,不像是在谦虚。

    “哦?”

    几杯酒下肚后,宋文说起了自己在山西遇到的人和事。

    宋文此行第一站,就是榆次。

    而目标则是一名叫郑仪的作家。

    郑仪是燕京清华附中的学生,和史铁苼、张辰志等优秀作家是中学校友,从燕京来山西农村插队。他不是新人,之前也发表过几篇文章,不过由于平台的原因,没有形成影响力。

    宋文也是听别人提起,才知道山西有这么一位有潜力的作家。

    刚好此次杂志社筹备山西专号,郑仪也就进入了他的视野中。

    有了目标后,宋文先是坐火车到太原,然后转长途客运汽车,来到了榆次。

    之后,又是几经周折才找到郑仪家。

    宋文踏入郑仪的居所,四周一片萧索,空荡荡的屋内几乎没有什么家具,贫寒之状令人心生不忍。他的目光在这寒酸的景象中游走,心中不禁生出了疑惑:这么穷困的家庭,能出作家吗?

    结果,他很快被打脸。

    郑仪给了宋文一部中篇小说《远村》,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宋文捏了捏手稿,笑着问道:“稿子挺厚实,可以啊小郑,这是想挑战中篇小说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