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本来即将开始执行任务,P-2V也开始爬升一定的高度,飞得低好处是别人看不见自己,坏处是自己也看不见别人。 按照以往的经验,这两个动作一做,大概率对方是要丢失信号的,然后他们就有了充分的空间和时间摆脱对方。 但是,这次事情有些不一样。 距离P-2V数十公里的千米空中,图-4特上面气氛紧张而热烈。 “发现低空目标,速度xxx公里每小时,方位xx,距离30公里。” 这年头没那么多空中目标,这片空域早已清场,除了正在赶来配合作战的战斗机之外,没有别的目标了。 这个目标从飞行高度、速度来看,大概率就是此次要抓的耗子。 “看住了看住了。” 机长一边喊着,一边打开加密电台向指挥中心喊话:“鸟巢鸟巢,猫头鹰发现老鼠,方位.” 指挥中心的人一听,一片叫好,至少证明了一件事,这个雷达上天的想法,是有效果的。 虽然还距离几十公里,但是只要盯紧了就有希望。 “猫头鹰,盯紧耗子,两只猎鹰正在赶来,还有十条街。” 指挥中心的同志一边呼叫100公里外的两架战斗机前往支援,一边对图-4特喊话。 “猫头鹰明白。” 这个时候,P-2V已经完成了高度下降动作,按照以往的经验,此时他们的信号会被淹没在地面杂波之中,同时电子干扰也会晃瞎对面的眼睛。 图-4特上面,雷达手报告:“敌机信号消失。” 机长迅速调整了飞行姿势:“上升高度至3千米。” 电磁所的头儿也下了指令:“加大发射功率,打开杂波过滤。” 站得高看得远,上升高度有利于发现敌人,但是理论上能看见了,能不能处理好地面杂波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其实从地面杂波里分辨出目标信号的算法,并不是没有,但是这个算法能不能用上就是个实际问题,以前的雷达是没戏的。 而DJS-60DJ开始在装备行业大量推广以来,电磁所的同志总算是有了一点解决这个问题的希望。 DJS-60DJ速度并不算快,也不是为了信号处理准备的,但是好歹能算了。 电磁所的同志想尽办法,将雷达回波信号拆分到了多台DJS-60DJ上面进行计算,最后再将结果综合起来。 好消息是真的能起到过滤地面杂波的效果。 坏消息是有点儿慢,结果比信号要滞后,而且并不连续。 所以正常情况下,是不会进行杂波过滤处理的。 但是别管慢不慢吧,好歹能看见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