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看见高振东无比笃定的样子,别人不知道,但至少运算所的池总工是相信的。 “那也行,你把源代码的第一版搞好,调试的工作就交给我们来吧。” 池总工也知道,从正常来说,写源代码的过程,本身就是包含调试的,源代码写好了,调试也就大部分完成了。 但是在高振东这里,就不太好说,他说自己写源代码别人来调试,那他就一定有可能在没完成调试的情况下把源代码给整出来。 可这事情,对于其他同志来说就有些过于惊悚。 别的不说,光是听高振东刚才说的那一串功能,就知道这东西听起来好是好,但是搞起来也是真的难。 这时候可不比日后,Ctrl+C和Ctrl+V就能解决一半以上的问题,一些经典问题更是从答案到解析全齐。 半个月时间,普通的小软件还不见得搞得出来呢,别说这种大系统了。 如果说前面高振东在规划和介绍数据库的时候,展示的是超强的理论功底和系统设计经验、以及对计算机软硬件的理解的话,那现在高振东这个话,就让他们了解到他还有极为强大的实践和软件编制能力。 这两种能力,任何一种能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这个人都必然是行业内的翘楚,而两种齐备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 但是出乎他们意料,在场除了高振东之外,对软件最为熟悉、最有可能提出异议的运算所池总工,却是说出了那句和高振东同样离谱的话。 不是,他说啥你信啥是吧? 池总工:嗯,我真信。 听见他的话,高振东就知道,这事儿自己不用管了,后面他们运算所自然搞得稳稳妥妥的。 见高振东点头认可,池总工转头看向几个经贸院校的同志们。 “同志们,在计算机和系统性软件的编制方面,我们运算所有曾经跟着高教授调试完善操作系统等大型系统软件的经验,在数据库系统这种大型软件的编制方面,应该是有一定优势的,所以这个事情,我们运算所就托个大,数据库源代码的调试工作,我们来打个头阵。” 别看池总工在高振东这里很谦虚,但是转身过来面对其他同志,在计算机、软件这个专业方向上,他可就一点儿也不客气了。 话可能说得挺客气,但是意思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核心就一个,这个好事情,我们运算所干了。 对于他的话,统计司和外商部的同志没有什么意见,本来就是,自家经贸院校的同志,要说搞点统计、经济类的应用软件可能还行,但是这种一听就是大工程的系统性通用基础软件,还得是运算所这种国内最顶尖的技术机构出手,他们才放心。 这可不是护犊子的时候,在运算所面前,经贸院校的同志配合配合还行,领头是干不了的。 至于这种大工程为什么在高教授那里就值十五天,那是高教授的本事。 至少对于外商部的同志来说,在这方面高振东说是什么,他们也就相信什么。 统计司和高振东实际上不熟,但是没关系,有外商部的同志顶着呢,他们都相信,我们为什么不信?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