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想了半天,没觉得这个判断有什么问题,其实他前面说的,也真没什么问题,但是有个问题他没想到。 当他看见高振东排开两手,向两头反复比划的时候,他才反应过来。 长度!单晶体很难得到那么长的长度,完全不具备实用性。 谁特么见过一公里长的单晶体? “啊,单晶体没那么长的,是我的问题,太理想化,只顾理论,没考虑联系实际了。” 柴工很是不好意思。 高振东也没笑他,这玩意一时间的确是很难考虑到的。 “你说对了,从材料性能和成本、实用角度出发,现在能考虑的,反而是非晶态的材料。” 高振东这番引导和分析,一下子就把材料的范围给划拉清楚了,柴工感觉自己脑袋豁然开朗:“高总工,我明白了。说实话,以前我只是跟着国外的论文和材料,试着去制作光纤,但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材料,我是不清楚的。现在我开始明白了。” 就这几句话,就能让他在光纤这条道路上少走不少弯路,大佬恐怖如斯。 高振东点点头:“对了,所以我们现在最容易选择的材料,无非就两种:高透明塑料、玻璃。现在明白了吧?” 诶,这不就回到我们东北光学所的本行上来了嘛,但是这一次,柴工是非常清楚到底为什么要回到这本行上来。 “那你觉得当前塑料和玻璃哪个好一些?”高振东再次问出了一个问题。 柴工也不是什么都不懂,他考虑了好一会儿,很自信的道:“玻璃!” 高振东没说对错:“为什么?” “这两者产生散射的主要原因是后两者,颗粒和无规则密度波动。而塑料在制造过程中难免引入杂质和微粒,虽然可以通过无尘和其他手段去除,但是会增大成本。玻璃有个好处,生产过程中足够高的温度,能分解大部分杂质颗粒。”柴工很是自信,说到玻璃我可就不困了。 高振东笑着拍了拍手:“嗯,很有道理。那密度波动问题呢?” “这……”诶,这东西的确是没研究过。 高振东很快就给了他答案:“关于这个,已经有人研究过了,你可以用这个公式进行计算。至于这个公式的来历,你可以去找一篇1956年的论文来看。” 他在黑板上写下了一个公式,并不复杂,顺手写下了公式来源。 对于高振东的博闻强识,柴工佩服得五体投地。 “根据公式,对于无机玻璃来说,在1000摄氏度的虚拟温度下,因为密度波动造成的损耗大约是1dB/km。” 虚拟温度是个比较麻烦的概念,好在专业烧玻璃的柴工还是能听懂的。 “这么低?”虽然对于通信并不是专业,但是小有研究的他也知道,这个损耗是能满足通信要求的,但是光纤的损耗不止这一项造成。 “所以只要工艺得当,在这方面无机玻璃无需担忧。”高振东道。 对于柴工来说,高振东教给他的这些知识,很明确的从理论上搞分析清楚了,为什么要选用玻璃。这叫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能彻底排除导致传输损耗原因的干扰项,对于他以后的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当然,你还要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玻璃的结晶问题。” 对于玻璃来说,生产过程中的结晶是结构缺陷,还好,这个柴工懂。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