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钢铁材料手册,主要是东西太特么多了,高振东倒是能拿得快,但是同志们验证的速度可就没那么快了,哪怕是十七机部已经调集了多个钢铁厂,在一起配合搞这件事情,但是距离整本手册的完成,还有相当的距离。 而网络操作系统和网际传输协议,同样进度不是非常快,毕竟不是高振东自己直接往外端,而是为了锻炼队伍,真的是他指导着同志们一点一点在开发,高振东相信,这两件事情搞完,国内在这方面的基础,那就算是基本夯实了。 虽然后面这两件事高振东自己需要出手的时候不多,但是花的时间还是不少的。 对于高振东来说,网际传输协议还好办一些,这东西的每个协议都是很明确的,数据包的结构,每一部分的长短、含义、取值,交换的流程、时序等等,都是由高振东规定好,交给在京城工大61号教室的同志、同学们来完成。 可以这么说,除了工作量比较大,一开始在对网络了解不够深刻的情况下,同志们消化吸收略吃力,还要高振东经常出手详细解释之外,到了后期,随着高振东计算机网络课程的教授,以及同志们、同学们经验和知识的积累,需要高振东详细解释的时候就很少了。 基本上都是同志们自己拿着高振东给的协议文件,一个小组一碰头,就能开工干活儿。 此时在网络协议方面,高振东就主要只管两件事情:重大疑难的答疑,还有当裁判。 受限于文本的表达能力,还有同志们的理解能力,部分协议的定义和理解是有分歧的,这时候,就是需要高振东当裁判,一槌定音的时候到了。 这不,两位同志一边从61号教室的讲台往下走,一位同志一边笑道:“你看,我就说这里,这几个标志位是包含在包头里,而且是需要CRC校验的,你还不信。” “是是是,你说得对,晚饭我请,行了吧?”另一位同志没好气的道。 看来,他们在找高振东当裁判前,是打了点赌的,好在能进61号教室的同志和同学,都是有补助的,而且数量还不算寒酸,一顿饭总不至于就吃穷了。 毕竟这是多个部委,包括部队在里面,合作进行的课题,各家供应的资源那是真不少。 甚至各个单位,还有点暗暗较劲的感觉,至于为什么较劲,看看这帮同学的毕业时间就知道了。 高振东看着他们,笑着摇了摇头,转头又在自己的计算机上敲着什么。 他在计算机上敲的东西,和网络这头的没什么关系,或者说有点也不多,反倒是和运算所那边负责的事情关系更大。 ——多用户网络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这东西,相比高振东已经把各子项协议的文本都搞出来的网络协议,抽象程度要高很多,这给高振东带来的工作量就更大,依然居高不下。 功能是描述出来了,但是这些功能要怎么实现,操作系统各模块之间怎么通信、怎么连接、如何协作,都要靠高振东亲力亲为,一点点的确定。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