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同志们别忘了,除了卫星,还有火箭、乃至导弹……” “对对对!高可靠小体积,这东西好!” “这样,我建议给防工委发个报告,请他们联系十七机部三分厂,把最初的产能都留给我们。”这话听起来挺别扭的,无论是“十七机部”还是“十七机部三分厂”,前者正常情况下和芯片就不怎么搭界,而后者中间好像缺了点儿什么。 另外一位同志笑了起来:“大可不必,你们对半导体生产的便利性一无所知。他们一张硅片上能生产几十乃至几百片芯片,这么说吧,以我们的用量,他们一条生产线随随便便一天的产量,我们一年都不见得消耗得完,注意啊,是一条线,不是一个厂。不过请防工委那边给我们弄点过来倒是很有必要。” 这边的产品都是国之重器,这种好东西唯一的缺点就是贵,还少,所以他们的芯片消耗量的确是小意思。 大漠深处,同样有其他同志在关注着这个东西。 “嘿,有了这个芯片,我们把弹头起爆装置从模拟换为数字的条件就彻底成熟了。” “的确,这样能节约一点体积,也能节约一些重量。” “是啊,弹头起爆程序简单,一片单片机加一片4KB的存储器芯片都够用,这可比原来的模拟起爆装置来得轻小,而且可靠性和功能性也能做得更好。” 可别小看这一点、一些,在弹头上面是不折不扣的寸土寸金。 而且数字化引信,能为弹头带来更多可能性。 针对不同的目标,弹头可能选择的起爆方式可以从不同高度的空爆直到钻地、入水,要实现这些可选项的选择,模拟方式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而且便利性和可靠性相比数字化不可同日而语,但是数字化的就强得多。 “可以可以,搞点过来玩玩,哈哈哈……” —— 相比同志们各有各的快乐,1274厂的快乐是另类的,他们的快乐是别的厂都没法理解和复制的。 这东西肯定会落到1274厂生产!看看,他们的快乐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 三分厂的半导体工艺线随时要承担高总工的研究配合工作,是不可能投入到正式生产里面去的,而本系统的另外一个大厂,1218厂是主攻电力电子芯片的,和这东西不搭界。 新品投产,舍我其谁! 当然,要说1274厂,那绝对不是现场最另类的那个,现场最另类的是十七机部的总工。 不过非要说的话,冶金的各种控制系统倒也是能用得上今天会议的主角。 此时他正坐在高振东旁边,一边一脸惬意的听着汇报,一边和高振东小声闲聊。 “振东啊,钢铁材料手册搞得怎么样了?”他问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纯纯的闲聊,不是催高振东,毕竟这东西不需要搞完,只要搞出一种就能根据需要投产一种,压根不耽误,甚至同志们希望永远搞不完。 高振东笑道:“还早,今年是搞不完的,东西实在是有点多。” 诶,就要这个效果,今年搞不完就对了。 想起部里源源不断收到的那一份份新材料的报告,总工的就笑得合不拢嘴。 高振东这个脑袋是怎么研究出这么多的成果的,总工并不在意,天才就是天才。 “那你看京城钢铁厂那边,在炉龄改造计划之后的两个课题,以你的经验什么时候能搞出结果来?” 他现在问的是顶底复吹和负能量炼钢的事情。 “我估计顶底复吹可能快一些,负能量炼钢,今年估计搞不完,后者所需的钢厂基建和改造内容,实在有点多。除了转炉和车间的改造之外,别的不说,至少煤气罐不论大小得先修一个出来。” 收回来的蒸汽倒是能通过简单处理之后,进入原有的蒸汽管道系统使用,不需要太多的改进,但是收回来的煤气没地儿放可不行。总不能白白烧了吧,那还试验个屁,根本掌握不了系统运行数据。 “嗯,这倒是挺好,有先有后,部里也要轻松一些。”总工笑道。 “啊?轻松?”高振东听着这话觉得奇怪。 第(3/3)页